boost-your-learning-identify-your-best-study-hours

打造你的黃金讀書時段

Linda Lee

Linda Lee

Apr 20, 2025

為什麼要找到自己的黃金讀書時段?

上帝很公平,給我們每天的時間都是24小時,不多也不少。有時候我會很希望可以擁有更多的時間,因為這樣可以像一些成功人士一樣,做很多事情。但反過來說,這些成功之人是如何用一樣的時間完成更多的事情?

沃倫·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曾說:「在我看來,能做好事情的人並不是『馬力最大的』,而是效率最高的。」

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中,「效率」一詞代表所付出之能力與所獲得之功效的比率。也就是說,當付出同樣的時間、經歷、經驗、能力後,可以獲得多少的功效,取決於你是否有效率。因此,黃金讀書時段的意義,就是找出你在一天中最有精神、最能專注的時間點,讓學習事半功倍。

不同時段的「腦力模式」|生物學如何解釋?

生物學研究指出,晝夜節律影響著我們的學習與記憶能力。[1]

🌅早上:短期記憶的黃金時段

清晨時分,大腦清醒,適合吸收新資訊。研究顯示,這段時間是短期記憶的最佳時機,特別適合學習語言和數學等需要記憶的科目。

🌇下午:深入理解與長期記憶的最佳時機

下午晚些時候,大腦進入適合深入思考的狀態。這時候進行複習或整理筆記,有助於將資訊轉化為長期記憶。此外,這段時間也適合進行需要創意思考的活動。

🌃:創意與反思的時光

夜晚,大腦進入放鬆模式,適合進行創意發想和自我反思。這時候可以整理一天的學習成果,為明天的學習做好準備。

認識自己的節奏|你是「早起的鳥兒」還是「蝙蝠俠」?

對我而言,「一日之計在於晨」這句話再貼切不過了。清晨時分,我的思緒最為清晰,因此我會將需要高度專注的任務,如數學解題或英文寫作,安排在這段時間完成。隨著時間推移,我的精力逐漸下降,所以下午我會選擇進行較輕鬆的活動,甚至小憩片刻,為晚上的放鬆時光做好準備。

然而,並非每個人都是「晨型人」。有些人發現在夜深人靜時,反而更能集中注意力,進行創造性思考。這種差異與我們的生理時鐘有關。研究指出,個體的「時間型」—即偏好在一天中某個特定時段活動的傾向—會影響學習與記憶的效果。這些差異與我們體內的生理時鐘機制密切相關,特別是與大腦中的視交叉上核(SCN)及其調控的基因如CLOCK和BMAL1有關。[1]

Blog image
圖片來自 PanSci《生理時鐘無所不在》(作者:王輝斌,2014),僅供教育用途,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,我們將立即下架。

因此,了解自己的「時間型」,並根據個人節奏安排學習計劃,能夠提升學習效率。你是早起的鳥兒,還是夜行的蝙蝠?

🔧 打造你的黃金讀書模式🔧

給你幾個簡單的方法,幫你找到、打造自己的黃金讀書時段:

1. 記錄你的一天精神變化

使用紙本情緒筆記或電子App ,紀錄一天精神變化。

2. 用番茄鐘法管理時間

原本是25 分鐘讀書 + 5 分鐘休息,也可以1個小時+ 10分鐘休息,總之,要記得休息。

3. 規劃讀書時間,避開會打擾的雜務時段

前一天晚上或早上起來時,花5-10分鐘,排一下今日行程和定下目標,在讀書時,手機開起勿擾模式。若在讀書當下,有任何雜事進到腦中,紀錄下來放在旁邊,等讀書時段過去,再去處理。

4. 設計一個讀書環境,讓大腦知道:現在是高效時刻!

《原子習慣》一書中提到,當培養一個新習慣時,打造環境的重要性。若我們想要讓大腦快速進入狀況,就找一個固定的環境讀書。

|高效學習,不靠拼命靠節奏!

別再逼自己照著別人的時間表走。每個人都有自己「開竅」的時段,學會跟自己對話、觀察自己的節奏,你就成為高效率的成功之人!

所以從現在開始,給自己一點時間,探索那個最「對味」的學習黃金時段。

別忘了,有效學習不是靠拼命,而是靠「剛剛好」。

參考文獻:

  1. Başer, T., & Saygın, M. (2025).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rcadian rhythm and learning-memory. Journal of Turkish Sleep Medicine, 12(1), 1–7. https://doi.org/10.4274/jtsm.galenos.2024.55477

延伸閱讀|運動也能提升學習力?

「欸,學習其實不只是坐在桌前念書欸!」

下一篇文章就要帶你一起了解:「為什麼運動有助學習?該怎麼動才有效?」

點我閱讀:[Part 3|運動真的能提升記憶力?3個研究讓你讀書更有效]